2010年1月26日星期二

生女好?生男生女?

  前兩天我們一家五口乘搭升降機時,碰見一位老人家和一位男士(應該是她的兒子),她與我們住在同一幢大廈。她看見我們一家,便跟我我:「兩個女兒一個兒子,很好!生女兒好,女兒比較親一點!」我顯得有點不好意思。因為這不是她第一次跟我說,不過之前是她一個人,現在她在她兒子面前說這話,我不好意思回應她。後來,升降機到了地下大堂,她一邊豎起四隻手指,一邊說:「我有四個兒子!」我望一望她兒子,不便回應老人家,所以我只是微笑一下。

  除了一些重男輕女的父母以外,我相信大部份作父母的,都會想有女兒,因為女兒一般來說比較貼心,比較善解人意,比較親。

  這使我想起一位著名的基督徒牧者和作家陶恕(A. W. Tozer,1897-1963),他曾被稱為二十世紀的先知,他的信息常常一針見血,直接指出當代基督徒及教會的問題。但想不到這樣筆鋒犀利的作家,當他頭六個孩子都是兒子,最後生了一個女兒,這個么女兒奪去了他的心。在養育六個兒子的歷程中,他說好像在養育一群水牛。當他看見小女兒那樣精緻、柔順、美麗,從第一天看見她的小紅臉,他的心就被奪去了。後來他學習把小女兒奉獻給神,不讓自己的心受兒女捆綁,他說他奉獻的時候心中有掙扎,深怕神會因此而隨時把他的女兒取走,但後來發現把女兒奉獻給神,才是最穩妥、最安全的。(陶恕的全家照

  另外,我也想起《模範爸爸So Easy》那書中,作者麥道衛提到一個例子,有一個父親與兒子從小到大建立了很親密的關係,以致當兒子結婚時,竟然選了父親為伴郎,而不從他的朋輩中挑選,為父的當然是感動不已,也是他的光榮。

  所以看來,不論生男或生女,都在乎我們身為父母的,學習怎樣靠著神的恩典,跟他們建立親密的關係,好好教養他們。


註:文中提及陶恕的經歷,記載於他的傳記The Pursuit of God--The Life of A. W. Tozer一書。 

2010年1月15日星期五

兩個女兒考試了

  昨天兩個女兒考試了。這是頭一次同時間家中有兩個孩子面對考試。這是我們為人父母的考驗。

  由於要預備考試,十二月底至一月初的十幾天假 期,除了參加教會聚會(有一天去了福音旅行,岳母答應參加,全家陪她一起去),加上一些短時間的活動以外,基本上都沒有去甚麼地方。女兒本來嚷着在假 期裏要去甚麼甚麼地方遊玩,但我們教導她們,等到農曆新年的假期才去,這個假期則要專心溫習。

  我們夫妻二 人,小時候讀書、考試,基本上都是自動自覺,自發地溫習。我家中有六兄弟姊妹,各人基本上都要自己學習。父母早年從內地來港定居,他們文化程度不高,不大了解我們所學的,二來孩子多,無法個別幫助,但他們會從旁督促和鼓勵。妻子家中雖只有一位兄長,但她也是自發溫習。

  如今,我們擔任父母的角色,有時候也不懂得怎樣拿捏得好。我們若太緊張,孩子會變得依賴,以為讀書、考試是父母的責任,而不是他們的責任。但另一方面,他們年紀小,若不督促、教導,他們未必會自動自覺,我們若完全放手,恐怕他們基礎打得不好,日後無法追得上。這是我們需要好好學習,才能取得平衡的。

  小女兒去年十一月才六歲,差不多是同班中年紀最小的,個子也小。她升讀小學不久,仍是滿臉稚氣,許多人看見她的樣子,還以為她在唸幼稚園。雖然她腦子轉得很快,上課也很專心,但很多時候思想還很幼稚,基本上她不知道甚麼是考試。

   其實,她們所讀的小學,相對來說,壓力已經比一些學校小很多。全年只有兩次考試,平日除了聽寫(默書)和Quiz(小測驗)的分數計入考試成績某個百分比以外,其他各科的評核都不會影響考試分數。還有就是,不會公開學生考試成績每班和全級的名次,但每個學期都會有中文、英文、數學和常識科的優異生之奬項。

  我們所期望的不是要她們拿甚麼奬項(我們反而怕她們只顧追求奬項,變成有虛榮心,結果反而失去了學習應有的目標,並且難以面對失敗),我們所期望的,是她們能盡力、盡忠、愛學習,在溫習和考試過程中,能禱告依靠主耶穌,經歷祂的幫助。

  今天終於完成了兩天考試,下星期還有兩天考試。校方這樣安排很有心思,兩天考試,有兩天假期,然後再有兩天考試,讓家長和學生可以透一口氣。

  因此明天和後天,還須努力。

2010年1月10日星期日

神並沒有孫子,祂只有兒女

  好幾年前,一位猶太裔基督徒藍培德(Lance Lambert)在我們聚會的地方講道時,他說:「神並沒有孫子,祂只有兒女。」(God does not have grandchildren. He only has children.)他以英語傳講,當時由我替他翻譯成中文。(信息摘要

  意思是人不能因着父母是基督徒,或是家族都是信耶穌的,或是自小參加教會聚會,就自然而然成為基督徒。每一個人必須個別地接受耶穌作救主,才能從神而生,成為神的兒女,是直接的關係,而不是間接的。

  這位講員所說的,真是一針見血。在基督徒家庭成長的小孩子,很容易只落在外表過宗教生活,頭腦滿載聖經知識,口裏說聖經用語,但卻未真正重生得救。除非聖靈在他們心裏作工,把客觀的聖經知識,變成主觀的屬靈經歷,否則他們無法顯出真正重生的表現。

   在基督教會的歷史中,很早便出現這種偏差。「嬰兒洗禮」便是這樣產生的。身為基督徒的父母,很想孩子也信主,便請神職人員給初生的嬰孩施以滴水禮或抹水 禮,象徵嬰孩已被接納入神的國。當孩子長大後,他們未必真心相信耶穌。

   後來有一班曾受過滴水禮的信徒,從聖經看見應當是信而受洗,意思是先清楚信了耶穌,然後才接受洗禮,否則那個洗禮並沒有功效(嬰兒無法清楚相信,所以嬰 兒洗禮並沒有功效)。他們也發現應該全入浸入水 中才是正確的形式,因此他們就受浸。他們卻因此而被當時的宗教當權者逼迫。

  最近差不多聽完第十六屆基督徒特別聚會的信息,其中有一堂說到「以基督為真理的事奉」,講員陳希曾弟兄分享自己一個經歷。他說他是在基督徒家庭成長的,滿腦子是聖經知識,也自以為已經信主得救。

   有一次,教會有受浸聚會,他報了名,並且胸有成竹,以為必定會被接納。怎知道,經過年長的基督徒跟他談話,結果是不被接納受浸。後來,他父親叫他再試一 次。這次接見他的年長基督徒是一位法官,陳弟兄更緊張,但這位年長基督徒很有智慧地問他說:「你是頭腦裏相信呢?還是在心裏相信?雖然腦部跟心的距離不遠,但頭腦相信和心裏相信,結果卻是地獄與天堂之差。」他蒙聖靈光照,真心認 罪悔改,清楚得救。

  作為三個子女的父親,我很盼望他們早日重生得救,但我也擔心他們不過是頭腦上認識,甚至口頭承認自己是相信主耶穌,但實際上不過是活在外面的宗教中。

  何等盼望子女能被聖靈光照,心裏相信耶穌,得以真正重生得救,直接與神建立關係,成為神的兒女。

  一方面,我和妻子盡量把聖經教導他們,讓他們更多機會認識真理,另一方面,我們也認為要等到孩子們顯出真正重生得救的生命表現,並信而受浸的時候,我們才會讓他們履行信徒的責任,例如:金錢奉獻和教會事奉。否則,恐怕他們只會更容易落入一種自以為已信主得救的假象中。

  主耶穌說:「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:人若不重生,就不能見神的國。……就不能進神的國。從肉身生的,就是肉身;從靈生的,就是靈。」(見約三3,5,6)(1月15日補充)

  神並沒有孫子,祂只有兒女。

註:大家若在網上搜尋"God does not have grandchildren",就會發現有不少文章談到這方面的事。

2010年1月5日星期二

除夕倒數的淵源

  除夕那天打《除夕倒數》那一篇網誌時,在互聯網上找不到除夕倒數這做法的淵源,但卻找到了其他很有意思的資料。

  過後,在網上找到一篇文章談這做法的淵源,是由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的蔡子強所寫的,叫《大除夕倒數》。據他所說,除夕倒數的做法是根源於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的倒數,距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。

  我翻閱維基百科New Year's Eve那一項目之下,有關美國慶祝除夕的做法那一段,也記述美國時代廣場新年前夕群眾聚在一起倒數迎接新年的做法。看來這就是世界各地除夕倒數的淵源了。

  至於香港的除夕倒數活動,過去似乎集中在中環蘭桂坊。1992年那裏的除夕倒數活動,曾經發生過人踏人的悲劇。後來銅鑼灣的時代廣場(應是仿效紐約的時代廣場)蓋好以後,那裏也有除夕倒數的活動。到了2007年開始,香港的旅遊發展局為了吸引旅客來港,除夕在香港中環國際金融中心二期舉行倒數煙花匯演。

相關網誌:
除夕倒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