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3月22日星期一

錄音帶的處理

  自從CD及MD面世後,錄音帶已逐漸少人使用來錄音。等到MP3推出後,更是越來越少人使用錄音帶了,現在有不少人已沒有錄音帶的播放器,因此在可見的將來錄音帶應會全面淘汰。

  家中儲存了不少錄音帶,基本上大部份都是講道的錄音,其中有許多是過去從美國訂購的英語講道錄音, 講員包括江守道(Stephen Kaung)、藍培德(Lance Lambert)、史百克(T. A. Sparks)、DeVern Fromke等。這些錄音帶佔了不少空間,過往我用從宜家傢俬店買的紙箱來分類儲存。

  2003年 底我買了第一部MP3播放機,選購時特別挑選附有一種Line-in功能,可以從錄音帶播放機直接把音效輸出至MP3機,轉成MP3格式的 數碼檔案,儲存在電腦中,然後燒錄在CD或DVD光碟中。這樣,一來可以大大節省家中的儲存空間,二來可以把錄音內容保存得更長久,因為錄音帶若存放得太久,聲音會變,甚至無法播放。後來,這部MP3播放機壞了,去年再買另外一部,在選購之時,發現有很少機種有Line-in功能,最後仍選購了一款,價錢比第一部便宜了很多。

  轉錄成數碼檔案的錄音帶,應該可以棄置了,但又覺得很可惜,因為裏頭的信息是非常好的。後來,想到一 些聽英語的地區之基督徒會有用,例如:印度或非洲,可能其中仍有些人在用錄音帶播放機。但有甚麼渠道送給他們呢?

  我想起有一位基督徒是在印度宣教,可以託人問一問她。後來,得知她所在的地區,已很少人用錄音帶播放機了,都改用數碼播放機。

  雖然如此,我還是捨不得 把這些錄音帶丟掉。接著我想起,我認識一些尼泊爾裔的基督徒,他們也懂聽英語。所以我跟那裏一位年長的基督徒聯絡,原來他仍然用錄音帶播放機。我便帶幾盒 江守道弟兄和藍培德弟兄的講道錄音帶給他們試聽。及後,我問他覺得那些信息怎樣,他覺得很好。他也樂意接受更多這些講道帶。

  最近,一位基督徒有一些未用過的隨身錄音帶播放機(Walkman),他說可以給我轉送給尼泊爾的基督徒。上星期二,我把兩箱講道錄音帶,一箱是藍培德的信息, 一箱是江守道的信息,連同播放機,送到尼泊爾裔的基督徒之聚會地方。

  送了兩箱出去,家中仍有好幾箱講道錄音帶,一些是英語的, 一 些是普通話(或國語)的,也有廣東話的。所以,仍須努力。

2010年3月19日星期五

葉特生傳福音

  過去兩個星期日都參加佈道會,都是由葉特生先生傳講福音。二十多年前,他是無線電視(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)每週五天的「香港早晨」之節目主持,當時頗受歡迎。但後來,他得了胃癌,結果全身而退。為了避開「狗仔隊」(追蹤新聞人物的記者),他退到台灣一個高山養病,在這期間他信了耶穌。後來,康復了,他沒有重返娛樂圈,而是專以傳福音為念,二十多年來向人傳講耶穌的愛。

  十多年前第一次現場聽過他傳福音,主題是「一生何求」,當年由我作主席及領唱詩歌。還記得在他呼召人作決定信耶穌時,最後是邀請作決定的朋友走到講台前,當年講台前站滿了人,不夠地方,當時的景象很深刻。

  剛過去的星期日,他所講的題目是「飲於活泉」,他講論人生的需要,分享自己的經歷,更傳講主耶穌的宣告:「凡喝這水的,還要再渴;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。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,直湧到永生。」(新約聖經約翰福音四章十三至十四節)感謝神,這次我我再看見十多年前的景象,這些「人潮」也包括陪同朋友一起的基督徒(十多年前或者也是如此),但決志信主耶穌的人數始終也不少。願榮耀歸給神。

  當然這是栽種的工作,往後還要澆灌,初信主的人才能在神面前好好成長。願神得着這班初決志的朋友,使他們的心田如同好土,能結實生長,有三十倍的、有六十倍的、有一百倍的。

  以下網站可以看到葉特生先生傳講福音的錄影,值得大家花時間看,認識耶穌,得着活水的泉源,心靈乾渴得以解除,心靈得滿足、平安、喜樂:

http://www.gnci.org.hk/beta/tvministry/show_episode.php?id=342&episode=2

  

2010年3月15日星期一

未滿三歲的小兒子終於有圖書證了!

  兩個多星期前,當時未滿三歲的小兒子終於取得公共圖書館的借書證了!開始了以他自己名義借書的日子。

  其實在結婚之前,有很長的年日我沒有使用公共圖書館的資源。雖然擁有過往「區域巿政局」及「巿政局」的圖書館借書證(這兩個巿政局是香港昔日有民選議員的機構,負責管理巿區及新界的巿政服務;現今由政府的康樂文化事務署負責),但借書的次數不多。

  結婚和生孩子以後,情況也差不多。雖然居住地方距離圖書館不遠,但也提不起勁使用政府這方面的資源。我和妻子還是習慣自己買書來看,特別是關乎信仰的書,公共圖書館很少這方面的存書。關乎養兒育女的書,基本上都是自己購買的。

  在幾年前,當時一家四口到了美國西雅圖小住兩個月,當地有一個圖書館,容許外地人以訪客(visitor)的身分申請短期的借書證,雖然這圖書館的規模不大,但我們仍很享受其中的服務。回港後,我們還是沒有申請香港公共圖書館的借書證。

  直等到大女兒升讀小學一年級之前的暑假,因着那間小學鼓勵學生閱讀課外書,所以要求每個學生都申請公共圖書館的圖書證,我們便替女兒申請了一張。我和妻子也一起申請新的圖書證,因為舊的圖書證已失效多年了。  

  一張借書證可以借六本書,現在我們一家五口總共可以借三十本書!每一本書也可兼借一本雜誌,即是說我們全家可以一次合共借三十本書和三十本雜誌!(當 然,如果遲了還書,三十本書的罰款算起來數目也不少。)每本書和雜誌可以借閱兩個星期,並且可續借五次(如果有人預約這本書,就無法續借),所以這是一個很豐富的資源,讓我們巿民來享用。我們居所附近的圖書館,只需步行約十分鐘就到達,很是方便。加上這個圖書館所在區域是比較大的,提供的資源也較多。

  這兩三年的使用公共圖書館之經驗,發現這實在是很豐富的資源。有些家長每月花不少金錢替兒女買課外書,我們發現公共圖書館這個資源,可以讓我們節省一筆可觀的開支,也省了不少儲存書籍的空間。

  兩個女兒很喜歡到那裏看書,近幾個月也有帶小兒子去,他很喜歡那裏的環境,也跟姐姐一樣看書。

  

  我和妻子早已想替小兒子申請一張借書證,但申請表上說要有申請者的地址證明。我們想來想去,小兒子怎樣才有地址證明呢?後來,我們收到小兒子報讀的幼稚園之信件,信封上有他的姓名,我把幾個這樣的信封儲起來。在兩個多星期前,妻子帶齊有關證明,便去替小兒子申請。後來得知,原來像小兒子年紀這麼小的讀者,並不是要他的地址證明,而是要他的監護人的地址證明,剛好妻子也帶備一份,所以當天就替小兒子取得借書證,他將會是一個更喜愛閱讀的男孩子。我們一家也更會享受閱讀的樂趣,。 

2010年3月8日星期一

「小母牛」受助青少年分享會

  上星期三,從學校內聯絡的電郵得知,「小母牛」舉辦受助青少年分享會,三位青少年分別從四川、安徽及雲南來港,分享她們當地的生活情況,以及受助後的情況。
  
  甚麼是「小母牛」?「小母牛」是一個非牟利機構,其創辦人參與一次救濟行動,派發牛奶及奶粉給受助人的時候,有一意念在他腦海出現:這些牛奶和奶粉很快就會消耗,如果能夠送給受助人一頭母牛,他們可以長時期有牛奶,自己得供應,也可賣錢,這樣,就可以真正幫助他們。後來,他成功創辦了這個組織。 

  自從大女兒入讀小學後,校方間中會派發一些通告,鼓勵學生及家長幫助一些有需要的人,其中一個通告就是有關「小母牛」這個組織。

  這次安排受助人分享會,應是一種跟進活動,讓小學生了解國內一些青少年怎樣面對窮乏的生活,以及他們怎樣因着得到這組織的幫助而改善生活。

  我們並不富裕,但基本的生活並沒有缺乏,有時候小孩子以為這是理所當然,沒有知足和感恩的心,反而對物質的要求越來越多。我自己也曾想過,希望有機會讓兒女接觸一下居住在國內山區地方的小孩子,看看他們在缺乏的環境下過着簡單的生活,但卻很努力追求知識,珍惜學習的機會。這樣應該對兒女有益處。

  所以,這次雖然消息來得這麼急,但覺得這次是難得的機會,讓女兒藉着這樣近距離的接觸,來擴闊她們的視野。我們不用老遠跑到國內(當然這樣的體驗更是深刻),而是這些青少年老遠來到香港,分享他們的情況。

  剛好大女兒下學期的課外活動要3月13日才開始,時間上沒有衝突,所以便決定替兩個女兒報名。不過報了名之後,只讀一年級的小女兒,可能她年紀尚小,她說不想去。於是,前天早上我就帶大女兒去聽這受助人分享會。
  
   以下是當日所拍的照片,左邊是「小母牛」的職員,右邊就是三位受助的青少年,分別是從雲南、安徽和四川來的。她們背面的投映片,是雲南的小朋友在家鄉的溪澗取水的情況(因家中沒有自來水)。

  在Facebook有一個由「小母牛」開設的群組,裏面也有她們三人受訪的照片,按此觀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