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在去年,已有朋友邀請我加入Facebook,但我怕太花時間,所以沒有接受邀請。
到了今年七月,我才正式使用Facebook,本是想跟外國的基督徒交流。
後來,有另一位朋友知道了我的帳戶,就把我加入為他在Facebook的朋友,我接受了他。
這麼一接受,我的帳戶就曝光啦,因為我跟他的共同朋友很多,結果在短時間之內,有好幾十位朋友要把我加入成為他們在Facebook的朋友。
就這樣,開始了使用Facebook的日子。
一開始,能夠與一些很少聯絡的朋友再連繫起來,很有意思,把自己的家庭照片上載,讓他們看看。
後來,發覺在Facebook上的溝通,好像有點怪怪的。忽然一位朋友打幾個字,根本不曉得是甚麼意思。並且若要深入交談,把內容公開也不方便,因為一發佈,就有好幾十位Facebook朋友都看得到。
因此,若要深入交談,似乎用電郵或MSN或Skype會更好,當然用電話甚至面對面交談更好。Facebook似乎只能了解一下彼此之間的近況,或用照片來代替文字,讓朋友知道自己到了甚麼地方,度過甚麼特別的日子。這種溝通方式似乎是被動的,如果沒有人給你Like(喜愛),或加Comment(回應),根本如同向空氣發佈,那種感覺是不好受的。另一方面,也不想隨便給人家的發佈Like或加Comment。我還在適應這樣溝通方式。
在這幾個月以來,我這個Facebook新手掌握多了一些技術。至於裏頭的電子遊戲,我還未敢嘗試,恐怕很花時間。我也收到幾個朋友的請求,要我跟他們玩甚麼遊戲,我也不敢回應。
此外,我發覺如果各類背景的人(家人、朋友、同事、同學、……)都集中一個Facebook戶口,不知道有些事是否應該公開發佈。
有時候,在Facebook看見一個朋友發佈一些說話或符號,我根本摸不着頭腦。但對於他的同事或較熟的朋友,似乎就能明白。其實,在我們生活不同圈子中,會有不同相熟程度,彼此之間溝通的方式、內容、深入程度也會不同。若都在同一個戶口來溝通,有時候說了一些話,會叫某些Facebook朋友莫名其妙。
因此,為了避免這種情況,其實最好開不同的Facebook戶口。當然,我們無法開太多戶口,因為沒有時間應付。
此外,我有少數Facebook朋友是只懂英文的,因此他們看到我多數以中文來發佈,也會叫他們感到莫名其妙。所以有時候,我也會中英對照,但未必常有時間和能力這樣做。
用了Facebook的另一個好處,就是跟青少年的距離拉近了,例如跟仍是青少年的外甥和姪兒多了話題,也有Facebook朋友說我很前衛,意思是像我這把年紀的中年人也用Facebook,其實我已經是比人家遲了幾年才用。
在每次發佈信息之前可以先調校privacy(在share的左手邊),一些只對弟兄姊妹分享,一些則只限朋友/完全公開。
回覆刪除謝謝C子提示,我以為只有friends only、friends of friends、everyone三種選擇,原來也有customize可選擇。
回覆刪除呵呵,我早幾天已delete戶口了.
回覆刪除我的分享如下:
http://kwoksimon.blogspot.com/2009/12/blog-post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