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星期是女兒學校的「全方位學習週」,學生不用按平常時間表上課,而是按所定的專題來分組研習。
讀四年級的小女兒那一組所研習的,是要認識香港昔日的文化。
有一晚,小女兒要跟同學商量「舊曲新詞」,因為老師要他們把許冠傑一首舊歌配上新詞,第二天就要交功課。
有一個同學提議用手機應用程式WhatsApp,開一個群組,一起商量怎樣寫新歌詞。
所以,小女兒就用媽媽的手機,用WhatsApp跟同學商量。那一組的同學,不是全部都積極參與,有一個因家長不准許他用WhatsApp,而不能參與。不過還是有幾個同學一起交流意見。
那一晚,她用指頭在手機上寫字,表達她的意見,也回應同學的意見。
我在旁邊看着她,覺得很有趣。
我是在去年9月開始才用WhatsApp,未曾想過可以讓小學生運用這個程式來跟同學一起做功課。
如果講電話,要用「三人會議」的功能,若超過三人,就要串連幾個有「三人會議」功能的用戶。但用WhatsApp群組,就比較方便。
做完這次功課後,小女兒的同學另外開了一個群組,但我們發現組員不時打一些無聊的說話,還有其他問題,我們決定不讓小女兒參與其中。
WhatsApp有時候是有用的工具,有時候卻可能是消耗時間精神的工具,需要有明辨和自制的能力。